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.Schmidt var. mandshuricum (Maxim.) Kitag. 、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. var.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. 的干燥根和根茎。前两种习称辽细辛,主产于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;后一种习称华细辛,主产于陕西。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,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,阴干。切段。本品气辛香,味辛辣、麻舌。均以根多色灰黄,干燥,味辛辣而麻舌者为佳。生用。
【药性】
辛,温;有小毒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
【功效】
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
【应用】
风寒感冒
本品辛温发散,芳香透达,入肺经长于解表散寒、祛风止痛,宜于外感风寒,头身疼痛较甚者,常与羌活、防风、白芷等祛风止痛药同用,如九味羌活汤《此事难知》
;因其既能散风寒,又能通鼻窍,并宜于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者,常配伍白芷、苍耳子等药。且细辛既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,又入肾经而除在里之寒邪,配麻黄、附子,可治阳虚外感,恶寒发热、无汗、脉反沉者,如麻黄附子细辛汤《伤寒论》
。
头痛,牙痛,风湿痹痛
本品辛香走窜,宣泄郁滞,上达巅顶,通利九窍,善于祛风散寒,且止痛之力颇强,尤宜于风寒头痛、牙痛、痹痛等多种寒痛证。治疗少阴头痛,足寒气逆,脉象沉细者,常配伍独活、川芎等药,如独活细辛汤《症因脉治》
;用治外感风邪,偏正头痛,常与川芎、白芷、羌活同用,如川芎茶调散《和剂局方》
;若治痛则如破,脉微弦而紧的风冷头痛,可配伍川芎、麻黄、附子等药。治疗风冷牙痛,可单用细辛或与白芷、荜茇煎汤含漱;若胃火牙痛者,又当配伍生石膏、黄连、升麻等清胃泻火药;若龋齿牙痛者,可配杀虫止痛之蜂房煎汤含漱。细辛既散少阴肾经在里之寒邪以通阳散结,又搜筋骨间的风湿而蠲痹止痛,故常配伍独活、桑寄生、防风等以治风寒湿痹,腰膝冷痛,如独活寄生汤《千金要方》
。
鼻鼽,鼻渊,鼻塞流涕
本品辛散温通,芳香透达,散风邪,化湿浊,通鼻窍,常用治鼻鼽、鼻渊等鼻科疾病,症见鼻塞、流涕、头痛者,为治鼻鼽、鼻渊之良药,宜与白芷、苍耳子、辛夷等散风寒、通鼻窍药配伍。
寒痰停饮,气逆咳喘
本品辛散温通,外能发散风寒,内能温肺化饮,常与散寒宣肺、温化痰饮药同用,以主治风寒咳嗽证,或寒饮咳喘证。治疗外感风寒,水饮内停,症见恶寒发热、无汗、咳喘、痰多清稀者,常与麻黄、桂枝、干姜等同用,如小青龙汤《伤寒论》
;若纯系寒痰停饮射肺,症见咳嗽胸满、气逆喘急者,可配伍茯苓、干姜、五味子等药,如苓甘五味姜辛汤《金匮要略》
。
此外,本品辛温行散,芳香透达,研末吹鼻取嚏,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,故可用治中恶或痰厥所致猝然口噤气塞、昏不如人、面色苍白、牙关紧闭之神昏窍闭证,常与皂荚共研末为散,如通关散《丹溪心法附余》
。
【用法用量】
煎服,1~3g;散剂每次服0.5~1g。外用适量。
【使用注意】
本品辛香温散,故气虚多汗、阴虚阳亢头痛、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者忌用。不宜与藜芦同用。用量不宜过大,素有“细辛用量不过钱
”之说,《本草别说》
谓细辛若单用末,不可过半钱匕,多则气闷塞,不通者死。
【现代研究】
化学成分
本品主要含木脂素类成分:细辛脂素;挥发油主要成分有:《中国药典》
规定本品含马兜铃酸(
药理作用
细辛挥发油具有解热、镇静、镇痛、抗炎、表面麻醉及浸润麻醉作用。细辛水及醇提取物可使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%以上。细辛大剂量挥发油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,显示一定毒副作用。体外实验显示细辛,挥发油对革兰阳性菌、枯草杆菌、伤寒杆菌及多种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。华细辛醇浸剂可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。此外,细辛有强心、扩张血管、松弛平滑肌、增强脂质代谢、升高血糖等作用,对细胞免疫、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。
不良反应
大剂量细辛挥发油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,使随意运动和呼吸减慢,反射消失,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。另外,细辛对于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,过量使用可引起心律失常。中毒时主要表现为头痛、呕吐、烦躁、出汗、颈项强直、口渴、体温及血压升高、瞳孔轻度散大、面色潮红等,如不及时治疗,可迅速转入痉挛状态,牙关紧闭,角弓反张,意识不清,四肢抽搐,尿闭,最后死于呼吸麻痹。细辛中毒的主要原因:一是直接吞服单方的散剂用量过大,二是较大剂量入汤剂煎煮时间过短。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,方能保证用药安全。